【砥砺奋进的五年】转型升级最先抓住的是人才
中国文化报 2017-09-18

原标题:转型升级最先抓住的是人才

“五年来,航空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长22%左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2016年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重点企业完成全区税收19.9亿元,同比增长26.8%。2017年,促进上海通用航空行业协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行业组织等功能性平台落地。”今年初,长宁区政府在对过去五年经济运行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时,现代服务业的先发优势令人瞩目。“集聚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长宁区领导看来,长宁区的经济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用强大、持久的战略定力,把看准的产业做优做强。”

毗邻世界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枢纽,集聚了上海60%的航空服务业企业,在去年7月制定的《长宁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航空服务业位居长宁七大重点现代服务业细分行业之首,并不令人意外。但真要做优做强看似顺理成章的“好产业”,必须要有“好战略”。

人才战略摆首位

人才,是长宁最先抓住的“战略”。

今年6月,48岁的印度人胜利收到了一张崭新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与以往发出的许可证不同,这一次,证件上印有“长宁区外国专家局”字样。这是去年9月长宁区成立全市首个拥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权限的区级外国专家局后,发出的首批工作证。“有了这张证,我感觉自己更像本地居民,更有家的感觉了。”胜利说。

胜利目前在世界500强企业艾默生电气旗下上海维戈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任上海区负责人。回想起2007年,他准备迁来上海工作前,所有申请文件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准备好,来到上海后,又要每年花4到6周延长签证。

2016年3月,上海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在长宁区正式成立,并于同年6月实现了外国人及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外国专家证、海外人才居住证和海外人才居留许可的“一门式”服务和“一站式”办理。半年后,为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长宁作为上海试点区之一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工作,将原来的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人就业证“两证整合”,统一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

更具突破性的是,去年9月,上海市长宁区外国专家局成立,并在今年5月获得长宁区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的审批权和下发权,承担相应的后续监管职能。海外人才在上海大展拳脚的“热身程序”再次精简。

找准定位做“示范”

自去年12月试点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人就业证“两证整合”以来,位于金钟路上的上海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共接受了2000余家用人单位的现场咨询,其中注册审核通过的单位有1200多家,涵盖东方航空、携程、米其林、欧姆龙等国际知名公司。此外,还有3080人次申请了网上预审,587人次体验了窗口受理。截至目前,有800人收到了由长宁区发放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

将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立在上海市中心最西端的临空经济园区,长宁早有谋划。临空园区距离虹桥枢纽车程不到20分钟,园区内有大批航空、物流和互联网企业进驻,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设立地区总部,不仅全球旅客爱上海虹桥,物流企业、商贸公司和航空相关企业也乐意在这里扎根。而“洋人才”,正是许多企业的重要成员。

春秋航空人力资源负责人李小姐就坦言,公司在过去半年中共招聘了60余名外籍飞行员,在“两证整合”试点前,至少要花1个月以上完成飞行员的各类体检、政审程序。而在试点后,提交申请材料的5个工作日内,外籍员工就能收到就业证。

Top